关于宇宙、生命与社会的尝试性理解
一、宇宙由时空和粒子组成,粒子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量子场的激发态,时间的流逝感可能是宏观涌现。
二、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在基本力以及目前猜测是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力量的驱动下,演化至当前状态。(需注意,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受量子规律的主导。)
三、生命诞生的本质是宇宙物质在能量驱动下产生物理运动或者化学反应,实现自我组织,并经过信息编码突破临界复杂度后,实现由无序向有序的局部熵减演化。
四、生命向外界获取能量,并通过能量流动维系生命本身(基因)的存在,并且生命由于受到自然选择与遗传漂变等作用机制影响,而演化出了有利于延续基因复制的各种生命机制。
五、人是一种社会性群居动物,具有符合生命演化策略的生命情感与理性思维。生命情感包含基本需求,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需注意生命情感并非只包含基本需求,为了方便理解,而尽可能用概念来表达)。动态需求往往贯穿人的一生。基本需求、环境和认知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理性思维是生命情感的工具,但同时具备独立于生命情感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例如数学概念、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为应对生存的根本困境,人类既依赖群体,又在群体中捍卫自我的完整性,并不断追求超越局限。在生命情感的表达上,男女存在与生理特征息息相关的差异。
六、意识即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受到潜意识意识的驱动,也受社会语言的影响;潜意识是生命情感的表达;意识也是通过潜意识的预测加工模型整合海量感官信息的最终结果。整合意识与潜意识是实现心理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条道路的方向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也是人格成长,精神成长的方向。
七、人的动态需求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人与人之间难以避免的需求冲突,动态需求也是社会问题的关键诱因。社会总体的发展方向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全体人类需求的最大满足。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曲折性与前进性。
八、社会是由人构建的,源于人类的需求。同时,社会也在塑造个体,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技术等方面都源于人类,同时也在影响社会中的个体。这种影响有好有坏,比如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制度的不合理对人性的扭曲,便是其不好的一面。
九、无论是宇宙的演变还是生命的演化,乃至社会的发展,遵循的核心规律是对立统一。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十、以上的内容只是对世界的抽象认识,试图理解复杂世界的尝试,并非世界的本质。

